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

八段錦-八段錦動作教學




八段錦動作教學

八段錦動作教學,由行天宮醫療志業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醫師親自示範,每天15分鐘,給您活力健康,輕鬆顧筋骨。 八段錦源自宋代,為中國古代醫家將各種導引術的精華,融合成一套簡便有效的養生功法,動作一共有八節,運動方向包含「前、後、左、右、上、下」,動作柔和優美,能舒展全身,故稱為「八段錦」。 練此功法,可疏筋活絡、促進新陳代謝、改善心肺及腸胃功能,適合忙碌現代人的養生操。

第一式 雙手托天理三焦 練此功法可促進新陳代謝、心血管及淋巴循環。 

第二式 左右開弓似射鵰 練此功法可活絡肩背膏肓,促進肺活量。 

第三式 調理脾胃須單舉 練此功法可促進消化與排便功能。 

第四式 五勞七傷往後瞧 練此功法可放鬆肩頸腰背肌肉,活絡筋骨。

 第五式 搖頭擺尾去心火 練此功法可調節自律神經,改善睡眠。 

第六式 雙手攀足固腎腰 練此功法可疏通膀胱經絡,固腎強腰背。 

第七式 攢拳怒目增氣力 練此功法可疏肝解鬱,調暢氣血,增強氣力。 

第八式 背後七顛百病消 練此功法可刺激中樞神經,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。

 

 練功後可配合全身拍打及局部按摩以促進全身氣血循環,加強練功效果。請避免在進食前後一小時練功,每天可以選擇適當時間鍛鍊1-2次,常保身心健康。  

八段錦動作教學,八段錦

 

什麼叫八段錦

  用各種不色同顏色的絲,所織成的精美絲織品,我們稱為「錦」,所以「錦」字意味著多樣精華的組合,用來比喻珍貴美好的東西。中國古代為了健康長壽,發明了著名的「導引術」,也就是「氣功」的始祖。由於不斷演進,相當繁雜,便有人採取各種導引術的精華,組合成一套簡便有效的養生功法,前後一共八節,組合成起來有如織錦,所以被命名為「八段錦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八段錦的由來

一、氣功的始祖:導引術

  傳說中,早在伏羲氏時代,由於江水不暢,環境鬱悶,人民多因此致病,當時的臣子陰康氏就發明了「大舞」的方法,教人民用舞蹈來舒展筋骨、宣瀉鬱悶,達到治病的目的。《呂氏春秋古樂篇》對陶唐時代也有類似的記載:「昔陶唐之始……民氣鬱閼而滯著,筋骨瑟縮而不達,故作舞以宣導之。」意見大致相同,都是用舞蹈來健身。

  秦漢時期,中國已經有許多人為了去病延年,利用呼吸吐納(導氣)、活動肢體(引體)來調和氣血,這種功夫就被當時的人稱為「導引」。

  一九七三年,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,其中彩色帛書─「導引圖」繪有導引動作圖式其四十四幅,裡面的三十一幅還有簡單的文字題記,圖內人物身著常人服裝,男女老少都有,可見西漢時期或更早以前,已相當流行。「導引圖」中的動作,包括熊經、信(即鳥伸之類)、鶴聽、鷂背、猿呼、猴喧、龍登等多種動物形態,有徒手運動,也有持械運動,有的用來保健,有的用來治病,內容相當豐富。當時這種「導引」的功夫既蓬勃發展,乃成為後代各種健身運動的濫觴,所謂「氣功」、「內功」、「搬運」等名目,以及具體的功法「五禽戲」、「八段錦」、「易筋經」等,都是由此演化而來的。


導引圖

  約自元明開始,中國武術家也發現了導引開發人體潛能的顯著效果,將它和技擊結合在一起,終於在明末發展出成熟的內功拳﹝內家拳﹞,在中國武術史上大放異彩,影響深遠。

 

二、仿生氣功的系統化:五禽戲

  漢代導引術的發展,從莊子刻意篇的「熊經鳥伸」,到「導引圖」中不勝枚舉的動物姿態,在動作上常常是從模仿動物出發,後代乃稱之為「仿生氣功」,到了東漢末年,名醫華佗將日趨繁雜的仿生氣功編成一套「五禽戲」,即為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鳥五種動物,教人俯身仰首,展手伸足。舒筋活血,身體不適時,選擇一禽之戲來練習,把汗逼出來,也有去病之效。華佗「五禽戲」的原貌,今已不傳,不過當時這套功法的出現,代表著中國醫學家對氣功研究的重大成就,「醫學」和「導引」的結合成為一種趨勢,使「氣功」的理論日益精純完備,終於在宋代完成了著名的「八段錦」。



五禽戲


三、八段錦的出現

  八段錦的名稱,最早見於北宋,宋洪邁《夷堅志》卷九《八段錦》中記載:「政和七年,李似矩為起居郎……嘗以夜半時起坐,噓吸按摩,行所謂八段錦者。」後人附會八段錦為岳飛所傳,或言唐末五代道士鍾離權所創,實乃穿鑿附會之說也。不論八段錦是何人所創,它在北宋的出現,無疑地為中國氣功的發展,立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,它的理論系統或功法設計,都比「五禽戲」更見進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八段錦的演變

  從北宋出現八段錦以來,它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經驗的累積,便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練法,約在南宋時期,乃衍生成「文八段」和「武八段」二個系統,成為八段錦的二大主流。

  早期的導引術,本來就包含著「熊經鳥伸」的肢體運動和「吐故納新」的有意識呼吸。肢體運動可以使血脈流通,有意識呼吸可以用意念改造生理機能,前者的活動量大,還可以活氣血、強筋骨,後者是所有氣功的精華,單練也可產生效益。學習氣功的人生理狀況各不相同,想要達到的目的也有差異,因此逐漸分出兩種鍛鍊方向:

  活動量大的人,多採用馬步或直立式,「搖筋骨,動支節」,在動中求靜,調攝身心,因為是站著練功,所以稱為「站功八段錦」,也稱為「武八段」。

  活動量小的人,由靜坐運氣入門,結合吐納、觀想和按摩的方法,凝神行氣,因為坐著練功,所以稱為「坐功八段錦」,也稱為「文八段」。「武八段」可以鍛鍊筋力,運行血脈;「文八段」則著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,柔和的性質更加明顯,這二種八段錦各有特色,功法的發展也各有不同的過程。

 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